Wang HL教授曾于2011年提出水平骨增量决策树[2],当时的决策树是基于牙槽嵴的颊舌向宽度进行的分类,而2022年的更新决策树是基于牙槽嵴宽度需要增量的大小进行的分类[2]。显然,新分类更符合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理念。
01
GBR或钛网保护下的骨增量
GBR或钛网保护下的骨增量可以用于所有类型的水平骨缺损:
(1)当骨宽度增量<3mm时,种植同期GBR可获得可预期的骨增量效果,使用可吸收胶原膜可避免二次手术,骨充填材料可以选择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或异种骨,或它们的组合。
(2)当骨宽度增量3.0-6.0mm时,可以选择GBR或钛网保护下的骨增量+延期种植的方案,GBR术式仍然可以选择可吸收膜;
(3)当骨宽度增量≥6.0mm时,骨增量手术需要使用更强空间维持能力的屏障膜(如钛加强d-PTFE膜)(图4),以及包含低替代率的植骨材料(如异种骨)。
02
块骨移植
块骨移植可以用于所有类型的水平骨缺损。块骨可以为自体、同种异体或异种来源。自体块骨通常有口内和口外两个来源,口内来源于下颌骨正中联合部、下颌支或上颌结节,口外来源于髂嵴、胫骨或颅骨等。自体块骨的主要缺点是增加了手术时间,可用骨量受限,供区并发症,患者舒适度不良,以及潜在的伤口裂开及相关并发症。但与颗粒状植骨材料GBR相比,自体块骨移植能获得更多的水平向骨增量。同种异体块骨和异种块骨的有效性尚不确定,相关文献数量有限,并且大多数初步研究的随访时间较短。
03
骨劈开
骨劈开可用于所需骨宽度增量<3mm的病例,种植体植入和骨劈开同期完成,可获得可预期的骨增量效果;如所需骨宽度增量为3.0-6.0mm,最好选择骨劈开分期种植的方案;骨劈开术式不能用于所需骨宽度增量≥6.0mm的病例。骨劈开的术式存在多种并发症,如不理想的种植体位置(过于偏颊侧),骨板坏死,更严重的颊侧骨板改建吸收,以及更高的种植体失败率。在骨劈开手术中推荐同时使用低替代率大颗粒(>1mm)的骨粉,有助于提高骨增量的效果。
04
骨膜下隧道植骨术
骨膜下隧道术可以减小手术创伤,但目前仅有短期随访的病例报告或缺少定量数据的临床研究支持该术式的应用。因此,应谨慎使用骨膜下隧道植骨术,且该术式仅限于所需骨宽度增量<3mm的病例。
05
窄径种植体
当能够按照合适的三维位置植入窄径种植体,允许种植体的颊舌侧至少有1.8-2mm的骨厚度时,窄直径种植体也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治疗选择。